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928/5721 (51%)
造訪人次 : 374365      線上人數 : 9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t.edu.tw/handle/987654321/2282


    題名: 典範與典範的超越:後現代藝術教育應有的方向研究
    作者: 謝攸青
    貢獻者: 通識教育中心
    General education center
    關鍵詞: 典範(paradigm);後現代(postmodern);藝術教育(art education)
    日期: 2002-12
    上傳時間: 2008-12-23 10:26:09 (UTC+8)
    出版者: 勤益科技大學
    摘要: 本文旨在析論典範理念,及其在藝術教育上研究所產生的意涵,並藉由相關典範理念的分析,勾勒出後現代社會藝術教育應有的方向。
    典範的理念已有多位藝術教育家將之應用在藝術與藝術教育的領域中。藝術教育家努力把哈伯瑪斯的三個知識典範,應用在藝術研究與教學上的同時,釵h藝術教育如DBAE和多元文化主義都能在上述典範中找到很好的定位,性質較為特殊的後現代主義則與既存典範不能完全相容。Pearse認為,我們無法用以前同樣的模式處理後現代的世界,後現代主義的典範是在傳統典範之外的所謂「後典範」。他認為現在的時代支配性思潮就是「後現代主義」,其本身已經足以成為一個典範,而它的特質本來就是多樣嘈雜,而成一種「不斷變化的狀況」。
    後現代常給人正向、肯定的、樂觀的看法,或虛無主義、負面、悲觀的極端反應。本文希望為後現代藝術教育的方向勾勒出一個較正面樂觀的方向。我們從後現代主義的後典範之探討下,為後現代藝術教育勾勒出五個正面積極的方針:中心化的解構、和解的態度、多元解讀與小敘述取代大論述、後現代的想像以及對後現代多元媒體現象的批判能力。其中,中心化的解構的方針,強調解構原本學科的界線、師生的關係、藝術教學的內涵與模式,不再侷限於某一個中心理念;和解的態度之方針,則在強調重視多元文化,給予教師、學生均有某種藝術自由馳騁的空間;以小敘述取代大論述的方針,則在讓每一個有根據的合理立場都能有發言敘述的空間,從不同學術角度與多元藝術內涵切入。
    而多元解讀的方針,則強調學生在觀賞藝術作品時,注重學生自身的知覺能力,可以根據其自身的經驗做多方面的解讀;後現代的想像力之方針,則在強調責任感與正向人生觀的指引,強調在藝術教育進行時,指引學生運用後現代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將分離獨立的藝術課程相關知識,有系統地組合起來並且能有正向性的批判力,並由此結合最後一個方針:對後現代多元媒體現象的批判能力,讓學生藉由多元文化與影像世界的多元深入討論引介與批判,以學習如何適應後現代的複雜影像世界。
    關聯: 勤益學報 20(2) p.589-612
    顯示於類別:[勤益科技大學] 勤益學報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0KbUnknown1341檢視/開啟


    在NCUT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