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928/5721 (51%)
造訪人次 : 1373836 線上人數 : 80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NCUTIR
工程學院
機械工程系(所)
--【機械工程系】博碩士論文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NCUTIR
‧
管理
勤益科大機構典藏
>
工程學院
>
機械工程系(所)
>
【機械工程系】博碩士論文
>
Item 987654321/4408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t.edu.tw/handle/987654321/4408
題名:
矽/矽鍺多層結構高溫氧化處理之材料與機械特性分析
作者:
彭麟皓
林金雄
周長彬
貢獻者:
機械工程系
關鍵詞:
矽/矽鍺多層結構
高溫氧化
材料特性
機械特性
奈米壓痕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3-07-22 14:30:05 (UTC+8)
出版者:
台中;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摘要:
本論文針對矽/矽鍺多層異質接面結構以虛擬基板(virtual substrate)方式為應用下,探討其承受高溫氧化後對材料及機械特性之變化。首先,利用超高真空化學分子磊晶法分別於矽基材上成長出三層及六層矽/矽鍺兩多層結構。在施予高溫氧化處理(800-1000℃)後,運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X光散射分析儀、二次離子質譜儀、原子力電子顯微鏡分析兩結構材料特性變化,最後利用奈米壓痕儀分析兩結構高溫氧化後之相對應機械特性。
經由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觀察高溫氧化後之微結構變化發現,此兩種矽/矽鍺多層結構內部皆因應變鬆弛而有缺陷生成。另由X光散射分析儀觀察發現,氧化後會於低角度處生成含高鍺濃度之矽鍺波峰,此為鍺堆積(pile up)於表面所導致之現象。此外,經二次離子質譜儀也觀察到鍺原子不僅因氧化現象而堆積於表面,也會因高溫處理而往基材方向擴散。經原子力電子顯微鏡分析表面形貌發現,兩結構經高溫氧化處理後因缺陷產生致使表面形貌起伏變大,進而使均方根粗糙值逐漸上升。
由奈米壓痕儀量測得知,兩結構高溫氧化後硬度與楊氏模數相對提升,是因應變鬆弛所導致錯位差排之現象所致。而氧化處理前矽/矽鍺多層結構彈塑性變形機制經反覆破壞結果顯示,壓痕破壞造成在同一區域塑性應變,內部差排與缺陷急遽的增加並累積,使得奈米壓痕探針更不容易對該塑性變形區域造成壓縮破壞,結構產生加工硬化現象。
綜合以上機制得知,此矽/矽鍺多層結構能有效提升矽鍺薄膜機械特性,而三層結構強度較優於六層結構,其原因為六層結構表面加了矽覆蓋層(Si-Cap)致使較多鍺堆積於表面。六層結構也因鍺堆積於表面形成較高鍺濃度表面,有利於獲得較大應變矽的生成。
顯示於類別:
[機械工程系(所)] 【機械工程系】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矽矽鍺多層結構高溫氧化處理之材料與機械特性分析.pdf
8938Kb
Adobe PDF
655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檢視Licence
在NCUT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