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928/5721 (51%)
造訪人次 : 375764      線上人數 : 47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t.edu.tw/handle/987654321/5540


    題名: 應用反應曲面法結合基因演算法建構光纖纜線製程模式最佳化研究
    作者: 鄭光佑
    黃喬次
    貢獻者: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
    關鍵詞: 統計製程管制
    光纖纜線
    六標準差手法
    反應曲面法
    基因演算法
    日期: 2011
    上傳時間: 2013-08-14 14:18:10 (UTC+8)
    出版者: 台中;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摘要: 光纖通訊的發展主要是用光纖來取代銅纜,增加通訊的容量與距離,因此光纖的使用必需跟銅纜一樣,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惡劣環境。未經保護的光纖,不但脆弱容易受損,且不適用於一般的線路施工方法,因此有必要將光纖集合並加上各種保護被覆層製成「光纜」。而外皮收縮率為光纜製造時,常用來界定產品品質好壞之關鍵。
    產品生命週期的急遽下降與製造技術的快速變動,產品品質與製程改善已成為產業競爭的首要課題,而憑藉試誤法與過去經驗或技術手冊,選擇的加工參數,不僅不易掌控加工品質,無形中也花費了許多時間與成本。因此,在要求製造效率與加工品質前提下,研究能事先掌握加工結果的預測模型,以及解決加工參數的最佳化問題,確有其必要性。
    本研究運用六標準差手法改善步驟DMAIC五階段,以跨國光連接大廠光纜加工製程進行實證研究,建構光纜外皮收縮率改善之製程能力與預測製程最佳化模式,研究方法結合反應曲面法、基因演算法及統計製程管制;利用六標準差手法找出光纜外皮收縮率製程關鍵因子(Key Factors)與水準範圍,藉由反應曲面法之配置實驗,然後應用反應曲面法(Respond Surface Method),簡稱RSM來評估其主因子、水準範圍內所呈現的品質特性,找出製程參數組合,在RSM分析模組中最佳參數水準組合以聯立最佳化技術分析得,但當所分析所得結果總期望D值不理想時,本研究嘗試再藉由基因演算法作為最佳化搜尋模組,經基因演算的過程,可搜尋到最大適應度的最佳光纖纜線加工參數,以供實務上提升品質之參考與決策規劃時參考之依據。
    顯示於類別:[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 【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博碩士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沒有與此文件相關的檔案.



    在NCUT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